



展会现场 历届参展企业
江苏华淼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鲁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天润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一帽紧固件有限公司
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浙江博拓里尼机械有限公司
福州海量管道器材有限公司
西安索乐克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科院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兴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江西剑安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艾斯卡(上海)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建杰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门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焰井科技有限公司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乐鸟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精恒电子有限公司
青州三得不锈钢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特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海天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田信科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乐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艾科思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如东汇才劳保用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哈威飞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智恒电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利金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宜昌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安消防技术与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龄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柳州市龙道工贸有限公司
无锡华芯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浙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星辰先创通信系统(厦门)有限公司
江苏永泰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乾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省南安市广威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江苏依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泰阳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宁波百思威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桑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莫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润尼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山旭光电有限公司
上海裕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高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无锡市奇胜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涵安压缩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宁波精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乡市新科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领安科技有限公司
安尔普传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航天康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凯吉凯精密电子技术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北京易艾斯德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亿百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威视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曙光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香河速克商贸有限公司
莱茵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硬格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合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青鸟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环球工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北消安全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有备科援科技有限公司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营口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霍尼韦尔消防安防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武汉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天汇智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利达华信电子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电话
156-5235-7552
E-mail
sales@zzhxzl.c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厅(局)、公安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城市管理委、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9〕1696号)部署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现印发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0年7月22日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部署要求,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创建目标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即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空间区域。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到2022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国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二、创建内容
(一)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绿色社区创建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有效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绿化等工作。
(二)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改造提升社区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在改造中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综合治理社区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筑绿色化水平。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举措推进海绵化改造和建设,结合本地区地形地貌进行竖向设计,逐步减少硬质铺装场地,避免和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三)营造社区宜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推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小型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合理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优化停车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线设置,实施架空线规整(入地),加强噪声治理,提升社区宜居水平。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在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结合绿色社区创建,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四)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
(五)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建立健全社区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培训,完善宣传场所及设施设置。运用社区论坛和“两微一端”等信息化媒介,定期发布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信息,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依托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态环保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加强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保护,展现社区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三、组织实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参与。全国层面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沟通相关工作情况。各地有关部门要把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难题,统筹推进绿色社区创建。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牵头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目标和时序,科学制定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各省(区、市)制定的实施方案,要于2020年8月底前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城市社区结合创建行动,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宜居环境、培育绿色文化。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县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
(三)抓好示范引领。各地要建立激励先进机制,优先安排居民创建意愿强、积极性高、有工作基础的社区开展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和推广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的经验做法,建设一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示范教育基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创建活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
(四)做好评估总结。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年度评估,总结创建进展成效,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四、保障措施
(一)统筹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资金支持。各地应统筹用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涉及住宅小区的各类资金,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绿色社区创建中各类设施的设计、改造、运营。
(二)强化技术支撑。各地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应积极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要因地制宜加强绿色环保工艺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加大绿色环保材料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根据创建工作需要,立足当地实际,制订绿色社区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三)加强宣传动员。各地要加大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宣传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及其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动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社区创建模式。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涌现的优秀单位、个人和做法,要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表扬鼓励。
绿色社区创建标准(试行)
|
内 容 |
创建标准 |
|
| 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 | 1 | 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各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 |
| 2 | 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 | |
| 3 | 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谋划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 | |
| 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 | 4 | 社区各类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
| 5 | 开展了社区道路综合治理、海绵化改造和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全覆盖 | |
| 6 | 在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落实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理念 | |
| 营造社区宜居环境 | 7 | 社区绿地布局合理,有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 |
| 8 | 社区停车秩序规范,无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情况 | |
| 9 | 公共空间开展了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 |
| 10 | 对噪声扰民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 | |
| 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 11 | 建设了智能化安防系统 |
| 12 | 物业管理覆盖面不低于30% | |
| 培育社区绿色文化 | 13 | 社区有固定宣传场所和设施,能定期发布创建信息 |
| 14 | 对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从业者等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 |
| 15 | 发布了社区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 | |
| 16 | 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
2022中国北京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22消防展览会、2022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2022消防博览会、2022中国消防博览会、消防展览会、北京消防展、消防展、消防装备展览会、消防器材展览会、智慧消防展览会、消防物资展览会、国际消防展览会、应急展、应急救援展